《哈多报告》立足于儿童中心主义,集欧文、裴斯泰洛齐、蒙台梭利、麦克米伦及艾萨克斯等学前教育理论之大成,被认为是英国学前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献。[6]但由于受1929年经济危机余波影响,哈多报告暂时被搁置。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学前教育
重建并支持传统的家庭生活成为战后英国社会政策的重中之重,大量的社会组织如全国孕妇和儿童委员会、社会医学协会和全国教师工会等都认为学前教育机构将对重建家庭生活起到积极作用。[7]心理学工作者以及教育工作者等社会各界人士都纷纷呼吁关注学前教育。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加强了对学前教育的重视。
1.《巴特勒法》
194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以当时教育委员会主席巴特勒命名的教育改革法令,即《巴特勒法案》(Butler Act)。《巴特勒法案》规定初等教育分为三个阶段:2~5岁以内儿童进保育学校;5~7岁儿童进幼儿学校;7~12岁儿童进初等学校。若学校类型是5~11岁为初等学校,则可在校内附设保育班,招收3~5岁儿童。法案规定国家教育部门和地方教育当局负责管辖保育学校和保育班,并对其提供经费资助。自此,学前教育处于国家和地方双重管辖之下,但法案未能将保育学校和幼儿学校连贯起来而形成制度,幼儿学校教育仍包含在初等教育中。